采撷文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培养工作 >> 学术论坛 >> 采撷文心 >> 正文

2020年导师讲坛第七期

发布时间:2020年10月29日    点击数:

为加强交叉型、复合人才的培养,学校每学年秋季学期开设“导师论坛”,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需求,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,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平台。论坛开设基本情况如下:

设三个分讲坛:1、文学大讲坛。由翻译学院、东北亚学院、艺术学院、文化传播学院推荐导师开设专题。2、理工大讲坛。由机电学院、海洋学院、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、数学学院推荐导师开设专题。3、经管法大讲坛。由商学院、法学院、马克思主义(威海)、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推荐导师开设专题。

计划每学期每个分讲坛开讲12周共24学时,三个讲坛共72学时。每周每个讲坛推出1个导师2个学时,三个讲坛时间不冲突。研究生可以任意选听。在三个讲坛听课满32学时,期末提交一份学习心得,导师批改合格后可得2学分。倡导跨学科跨专业选听,可作为跨学科选修课计入学分。

一、文学讲坛

主题:中国古代祭祀文化漫谈

导师:朱新林,硕导,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文献学、版本目录学

地点:网络楼报告厅

时间:11月3日(周二)晚7:00-8:40

课程简介:人文关怀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。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殷周以来,祀典繁多,礼乐文明,璀璨星空。但此后礼崩乐坏,祀典暗消,乐舞沉寂,菁华飘零。新时代,新常态,研寻经典,阐幽发微,探究并抉发祭祀文化所塑造的人文精神,仍是我们追寻民族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。

本课程是主要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为指向的人文素养课程。本课程尝试以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祭祀文化的起源、祭祀作用、祭祀方式、祭祀种类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认识。本课程任务在于结合祭祀文化在现实中的遗留痕迹,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祭祀文化的理解,进而更好地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之一环。

二、理工讲坛

主题:精密、微细复合电加工技术

导师:刘勇,硕导,主要研究领域为精密、微细特种加工技术

地点:网络楼报告厅

时间:11月4日(周三)晚7:00-8:40

课程简介:针对航空航天及MEMS领域中大量金属或难导电硬脆材料微结构的制造需求,提出相应的精密、微细复合电加工技术。以显著提高微结构加工质量和加工稳定性为目标,重点研究微细电解及其复合加工技术、微细电火花及其复合加工技术、微细电化学放电加工技术以及微纳电极在线制备技术,深入研究其微观机理、理论模型以及加工工艺等关键问题,构建精密、微细复合电加工理论与技术体系,为实现各种材料微结构的精密、稳定制造提供基础技术支撑,该类技术不仅可以加工微小系统零件,也可以加工宏观尺度零件上的微细结构,可获得重要和广泛的工业应用。

三、政法经管讲坛

主题:绿色能源之路——解析我国能源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

导师:马逍天,助理研究员,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管理、可持续发展管理

地点:网络楼报告厅

时间:11月5日(周四)晚7:00-8:40

课程简介:能源与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息息相关,但在能源生产过程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,威胁着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质量。清洁能源是否真的能够解决这一问题,传统能源的路又在何方?本课程将介绍我国能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,并进行不同类型能源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损伤评估的案例展示,以寻找其环境效益提升之路并提出相关政策性启示。